
大家好,我們是朱家安&朱宥勳。「作文超進化」是我們以高中或高中以上的學生或社會人士,所設計的一套基礎寫作訓練課程。
寫作,你需要安全感和方向感
為什麼「作文」會需要進化?有兩個主要的原因:
一是高中考大學的「國寫」獨立成科,分成「知性」與「感性」兩個大題。從寫作訓練的觀點來看,這樣的變革方向是正確的,不同的技能本來就需要用不同的標準來測驗。但這卻讓許多學生、家長和教師感到焦慮。
二是傳統的「作文」教學方式,過度側重於特定的美學框架,而忽略了「內容」和「思考」才是寫作的根本。這使得大多數人離開學校之後,除了「修辭」以外,對於寫作的方法毫無概念,在生活中、職場上都要花更多力氣去補課。
更糟糕的是,這個狀況長久累積以後,人們對寫作就產生了無力感或排斥感——要不是覺得寫作很困難,不知該如何精進;要不就是覺得寫作都是在裝神弄鬼、揣摩上意。
「作文超進化」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研發的一套課程。朱家安長年進行哲學普及寫作,不但主筆數個專欄,也出版了《哲學哲學雞蛋糕》、《護家盟不萌》、《畫哲學》等著作,對於論說、思辨的教育有豐富的經驗。朱宥勳則持續於全台各地的中學、大學之中進行文學創作的教學,並出版有小說《暗影》和文學評介書籍《只要出問題,小說都能搞定》等著作。
我們將在這堂課向你展示:寫作並不困難、也不神秘,你只是缺一點安全感和方向感。「作文超進化」,就是要幫助你排除不確定,建立確定的方向感。
在「作文超進化」這堂課,我們的目標是讓你在四個層面上「進化」:
「作文」對大多數人來說,都只是學生時代應付考試的階段而已。然而,無論是繼續在大學裡面研究、深造,在職場上溝通、提案,還是在生活當中與親友情感交流,都會動用到寫作的能力。許多人以為網路時代,文字的影響力會減弱,事實上正好相反——當我們大量使用社群網站、通訊軟體的時候,每天所寫出的文字,其實遠超過二十年前的台灣人。
我們在這裡教授的內容,是最根本性、泛用性最高的文字原理,因此不但能讓你應付考試,也可以讓你拿來面對人生。
由於學校的授課時數有限,所以大部分的「作文」訓練,都是直接發題目來讓大家寫。但是一篇600字的文章當中,可能是由十多個不同的零件組裝而成,不管你是得到高分還是得到低分,都只會拿到一個模糊的分數。這個分數沒辦法告訴你,你是哪裡做對了?你還需要加強什麼?
「作文超進化」設計的「十分鐘講解、十分鐘說明」模式,每堂課專注於一個技能,並且會設計一個讓你可以反覆練習的小習題,從此不再需要悶著頭盲練。
傳統的作文教學,會讓我們害怕表達自己的意見。然而,新形態的「國寫」,卻又有一題論述題,希望我們提出自己的意見。所以,到底我們可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?如果寫出考官不喜歡的想法,會不會影響分數?而在感性題當中,我怎麼知道我所表達的情感能不能撼動考官?他會不會不能同理我的感覺?
在「作文超進化」中,我們會同時告訴你,如何在論述上以理服人、如何在抒情上打動人心。
寫作不只是「寫文章」而已,良好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會訓練我們的觀察力、思考力和消化資訊的能力。寫作的起點,是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覺,但精進下去,就是使我們成為一個良好公民的必經之路。當每個人都能自我表達、也可以理解別人的表達時,我們就能成功讓公民社會隨之一起進化。
因此,我們教的是寫作,同時也是在投資更好的台灣社會。
我們將依照國寫的框架,將課程分成「感性」和「知性」兩部分。前者由朱宥勳授課,後者由朱家安授課,分別各講十個主題。
感性十堂(記敘文、抒情文):朱宥勳授課
很多人認為,文學寫作沒有固定的標準,也沒有高下之分,是完全主觀的東西。這個想法其實是不對的。感性的記敘文和抒情文,本身有一套特定的表達方式,經過人類數千年來的累積,我們確知有某些表達方式比較有效果、能夠使人哭或使人笑。因此,有些作品能夠感人,有些作品卻很無聊,並不是情感本身有高下,而是有沒有用到正確的表達方式。
更進一步說,這些「表達方式」的重點,在於針對人類的認知結構來「對症下藥」——我們先知道人類是怎麼感知世界的,然後把自己的文字調整成適合人類的感知方式,自然能夠比較順暢地傳達我們的意念。因此,學習如何寫作,事實上也是在學習「人類到底是什麼」。這不但能讓你了解別人,更重要的還是讓你了解你自己。
「感性」這門課會分成十堂,包含下面這些內容:
設定上位概念
一篇文章永遠只能講一件事,這件事我們稱之為「上位概念」。在這堂課中,我們要討論怎麼設定上位概念。什麼樣的「上位概念」是比較好的?如何將它貫徹到整篇文章當中?
佈局:決定材料與下鍋順序
決定好概念之後,我們要先決定丟什麼材料進去,也要決定怎麼組裝材料。邊寫邊想是大忌,但考試中又沒時間打草稿,在這堂課我們就要告訴你,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規劃。
如何分段
相信很多人都曾經被老師要求「至少寫三段」或「至少寫四段」,但卻不知道分段的原理是什麼。我們將討論如何決定文章該寫幾段,哪些地方適合分段。
開頭與結尾
聽過「首尾呼應」或「開門見山」之類的方法嗎?那都只是常見的招數而已,只要你掌握開頭跟結尾的原則,什麼寫法都不是問題,你可以愛怎麼開、就怎麼結。
呼吸:什麼是好句子
你知道「句子」也是有呼吸的嗎?你知道很多傳統的作文觀念,其實反而讓你的句子越寫越爛嗎?好句子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,你只是需要正確的引導。
節奏:文字的速度感
所有成功的寫作者,無分類型,都有一個共通點:他們都對於文字的「節奏」有自己的一套控制方法。他們都是經歷市場考驗的強者,能夠使人在滑手機時停下目光的人。當你掌握這套方法,你也能在茫茫文海之中抓住讀者——或者說是考官——的目光了。
細節:把讀者帶到你的主場
每個人一定都聽過老師說「不要寫流水帳」,事實上,這句話有一半是錯的。寫作的重點,恰恰就在於寫出比較好的流水帳,讓讀者被引誘到你的主場來,完全任你擺佈......
鏡頭:擔任讀者的導遊
文章是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、第一句讀到最後一句的表達形式,因此,如何決定先放什麼、後放什麼,如何指揮你的鏡頭,會是最重要的成敗關鍵。
典故:向內行人眨眼睛
你一定常常在國文課上聽到各種關於「典故」的講解。然而為什麼要使用典故?真的只是引用一下古人的話就會加分嗎?來學學真正的「用典」功夫吧。
抒情:中二與傲嬌,是征服世界的武器
最後,我們來談談人類的情感。千百年來,不同文化、不同時代的人,卻都有極為相似的情感頻率,如果你能打中這些頻率,就能立刻感動他們。其中最歷久不衰的,當屬「中二」與「傲嬌」.......
知性十堂(論說文):朱家安授課
台灣是民主社會,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有多好,大程度倚賴政府的決策有多好,而政府的決策有多好,大程度倚賴我們能否與立場不同的人互相討論,共同監督政府。
今年國寫改制,過去我們要寫一題作文,現在要寫兩題題組,一題抒情,一題論說。我覺得這個方向正確,因為論說的能力,就是跟別人說明自己的立場的能力。
台灣人不喜歡政治、覺得政治很亂、表達異議很無謂只會引發爭端,我認為,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缺乏論說能力,也缺乏聆聽別人的論說的習慣。例如,我們一面承認每個人都有立場,但是又放任自己直接拒絕不同立場者提供的理由,連檢驗都懶。
藉由論說課,我不只想分享寫國寫的方法,也想分享一般性討論對錯、道德和價值的方法。我從過去的批判思考、哲學演講裡,蒐集到困擾高中生的常見問題,諸如不知道怎麼從文章裡抓重點、不知道怎麼判斷哪裡是結論哪裡是前提、不確定該怎麼評估文章裡的推論。這些問題不只高中生有,其實一般人也可能有。這個論說課,就是協助大家應付這些問題的初步計畫,我希望用最短的時間,提供有效的知識和策略,讓你知道該怎麼做可以讓自己面對上述問題時表現得更好。
「知性」這門課會分成十堂,包含下面這些內容:
事實和價值
事實和價值不一樣,不過我們不見得每次都能準確區分。有時候,抓出偽裝成事實的價值,是正確分析的關鍵。
討論的心理障礙
為什麼我們會堅持己見、忽視對手提出的好說法?這堂課跟思辨技巧比較無關,但是能協助你做好討論的心理準備。
抓重點
怎麼準確判斷眼前的文章到底想講什麼?這堂課會教你「從結論抓」的技巧,以及強與弱的評估。
建立有效論證
你相信嗎?有時候抓出對方錯誤的方法,反而是替對方重建「前提能確保結論為真」的有效論證。這堂課告訴你這招要怎麼用。
各種推論
論證仰賴從前提推論出結論。不過推論的方式有好多種,每種的成立條件仔細來說都各有眉角。
理由和立場
太過於堅持立場,會讓人難以溝通。好,那我們可以堅持什麼?這堂課教你怎麼區分理由和立場,來開啟新的討論空間。
什麼是謬誤?
如果你犯謬誤,代表你的論說出了問題。不過什麼是謬誤?這門課會提供一個原則上的理解,讓你放在心上,減少犯謬誤的機會。
訴諸權威的謬誤
古老的作文課教我們引用古人的說法來佐證,這當然不是什麼好的論說策略,不過當我們引用科學家、政治人物和醫生的說法,佐證效果也一樣差嗎?
丐題的謬誤
錯誤預設自己要說明的方向,可能會讓你做出沒有打到點的論證。
雙重標準
這堂課教你什麼時候可以罵別人吃自助餐。
朱宥勳
文學創作者。畢業於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。曾任文學刊物《秘密讀者》編輯。已出版個人小說集《誤遞》、《堊觀》,評論散文集《學校不敢教的小說》、《只要出問題,小說都能搞定》,長篇小說《暗影》,與黃崇凱共同主編《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》。目前於鳴人堂、蘋果日報、商周網站、想想論壇等媒體開設專欄。
朱家安
宜蘭人。中正大學哲學碩士,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,沃草公民學院主編,簡單哲學實驗室共同創辦人,Phedo臺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。朱家安致力於哲學與批判思考教育,相信哲學思考訓練能提昇公共溝通品質,深化台灣民主。